


为了促进英语教师之间的经验分享,不断提升教学水平,夯实教学基础,通识教育与外国语学院汪昆老师于11月28日上午第3节课,展开《大学英语(1)》第三单元内容的随堂公开课,多位没有教学任务的英语教师参与观摩学习。本次公开课原定于在标准智慧教室展开,由于疫情影响,状况突发,应教务处要求临时调整至线上进行。虽然是线上公开课,但是教师们仍然较为热情地旁听并在结束后进行了学习交流。
《大学英语》作为大学外语教育的最主要课程,是高等学校人文教育的一部分,兼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是大多数非英语专业学生在本科教育阶段必修的公共基础课程,在人才培养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该门课程将采用混合式教学方式实施。课程的任务是帮助学生打下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掌握良好的英语语言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增强跨文化交际意识和交际能力,同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使他们在学习、生活、社会交往和未来工作中能够有效地使用英语,满足国家、社会、学校和个人发展的需要,支撑专业学习成果中相应指标点的达成。
汪昆老师在教学中,结构合理,注重线上线下课的衔接。语速适中,知识点讲解较为细致。首先截取简短的一段话让同学们翻译其中的关键词,进行有效复习;接着进入到文章分析部分,通过录音聆听、知识点分析以及例句讲解使学生充分了解课文内容;最后的拓展部分加入同学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表达和熟悉的广告语。教学语言规范,语速适中,幽默风趣,善于调动学生情绪;在篇章分析时,以问答形式,鼓励学生参与课堂,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在讲解词汇时,深入浅出,适当补充拓展课外知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结束后,教研室教师与汪昆老师一同总结了公开课的闪光灯和一些有待改进之处。老师们对汪昆老师的教学展示予以肯定,认为汪老师上课风格幽默,课堂氛围较好。提出的问题具有启发性。令人印象最深的是关于dialect和accent的语言文化拓展例子,比如粤语母语者本身的表述方式,以及他们在母语影响下进行普通话表述时可能存在的口音问题。对于学习者来说这是非常有趣的区分dialect和accent的方法。同时,旁听的教师也提出了改进的意见,由于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而且在线上课注意力容易不集中。教师在课堂问题的设计上可能也需要注意难度梯度。留意学生课堂反应情况。汪昆老师认真听取了老师们的意见和建议,对同行的认可表示感谢,同时虚心接受意见并表示今后会及时改进,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公开课现场及材料
本次公开课的展开,给教研室的教师,尤其是年轻教师提供了互助互学的机会和平台,通过交流和学习,有利于教师们理清教学思路,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和思政素材,不断提升教学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