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光荏苒,白驹过隙。张侃说,来安信工参加工作至今已有十年,这里有工作的艰辛与压力、也有收获的喜悦与欣慰,有求索的痛苦、也有成长的快乐;这里既有领导的关心、同事的帮助,也有自己的刻苦努力。弹指一挥间,由昔日“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的毛头小伙,转眼成为两个孩子的父亲,回首往事,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回想2012年8月13日,张侃怀揣对大学教育的美好憧憬进入了安徽信息工程学院的前身——安徽工程大学机电学院工作,刚入职时张侃在教务处教务科负责全校教学运行方面的工作,2017年转岗至通识教育与外国语学院成为一名教师,目前在物理教研室从事大学物理和实验教学方面的工作。
提及这十年在安信工发生的印象深刻的事情,张侃回忆道,2012年9月1日,是安徽工程大学机电学院从安徽工程大学母体学校独立出来办学后的第一次开学。6月份从安徽工程大学校内迁至芜湖市弋江区的文津校区筹备办学,时间紧、任务重,当时还与芜湖市教育学院的学生共用一个校区,“一园两校”带来诸多教学和运行上的不便,当时全校教职工加上校领导也就三四十人,教务处总共就五个人,绝大部分教学工作都是聘请了安徽工程大学的老师来承担,每位外聘老师的课表都是一对一单独沟通后确认的;西三教学楼多媒体教室的调试工作是在最后一天完成的;为了确保迎新和开学工作的顺利进行,张侃和所有教职工众志成城,每个人都以主人翁的精神加班加点,忘我工作,终于在开学前一天完成所有准备工作,迎来了安徽工程大学机电学院独立办学后的第一届新生!
2015年,迎评转设时期,也是张侃这十年当中经历的又一次大事。作为省内第一个转设的独立学院,很多工作都没有借鉴的对象,只能自己摸索,各项准备工作千头万绪。张侃当时分配到的任务是整理师资信息和收集教学成果信息,为了圆满完成此项工作,张侃和同事们又一次发扬了不怕苦、不怕累的主人翁精神,“5+2”、“白加黑”,夜以继日连续奋战,光打印机就用坏了三台,最终不辱使命,为学校的迎评转设工作贡献出自己应有的力量!
入校十年,收获满满,既有工作上的,也有生活上的。首先,刚入校时,对于教学运行管理张侃完全是一个小白,对于高等教育教学的规律完全没有概念,所以一开始从最基础的排课、排考做起,学习使用教务管理系统,学习教学运行管理,经过几年的学习和积累,对常见的教务管理系统和日常的教学运行管理有了比较深入的掌握和了解;转岗以后,更是加强教学科研方面的学习,2018年张侃还作为访问学者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习了一年时间,这使张侃认识到自己业务能力和专业技能方面还存在巨大差距,也坚定了张侃继续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和教育教学技能的决心,并在2019年获得副教授的专业技能职称。其次,十年时光,使张侃从一个刚步入社会的懵懂青年变成了两个孩子的父亲,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尤其是学校工作对张侃的影响很大,让张侃认识到个人的努力只有融入到单位和集体中才能更具有价值,才能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在和学生的交流交往过程中,也对张侃自己的教育理念产生了很大影响,教学相长,张侃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其实学生也反哺了张侃、成就了张侃。另外,在十年的成长过程中,他说,自己也遭遇过挫折、有过一些过失,但是所幸遇到的领导、同事都给予了很大的教诲和帮助,不断提携和鼓励他,让他得以不断成长。
对一个人来说,工作单位就是你与社会、与他人进行交流的桥梁,同时它又是你展示自我的舞台,是你提升自身价值的助力器,更是你得以安身立命的最坚实后台。人生能有几个十年,张侃最好的时光基本都在安信工度过,对张侃来说安信工已经不单单是一个工作单位了,他已然成了张侃第二个家,张侃为安信工的高速发展和取得的巨大成就感到骄傲和自豪,同时它也见证了张侃人生中的高光时刻,也陪张侃走过低潮落寞的时光,给了张侃战胜困难的勇气,也抚平张侃受伤时破碎的心灵。所以现在的安信工与张侃而言,就像是一位陪伴张侃成长的伙伴,更像是一位不断激励张侃前行、给张侃温暖、指引张侃人生道路的智者!
短短十年,安信工在历任校领导的带领下已经发展成为安徽省内知名,芜湖地区著名的一流民办高校,教科研和学科竞赛成绩百花齐放,千亩校园,万人高校,硕果累累。张侃相信未来安信工在新一届校领导集体的带领下,一定能够砥砺前行,创造更多、更大的辉煌!同时张侃也怀着一颗无比感恩的心进入第二个十年的工作历程,为了不愧对领导对自己的殷切期望,为了自己的人生价值得以更好的体现,为了能在学校未来建设中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张侃在采访的最后满怀激情地说道,在未来的日子里会更加严格要求自己,完善自己,提高自己,争取在安信工第二个十年的成长中,取得更大的成绩,也使自己和安信工的故事更加精彩,也祝愿安信工未来的发展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