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办公室:0553-8795000/3913500 招生咨询:0553-3913567 人才招聘:0553-8795011

教学科研
学术交流 首页 > 教学科研 > 学术交流 > 详情页
我院成功举办《人工智能赋能大学物理实验教学》讲座
通识教育与外国语学院 2025-11-15

本网讯 2025年11月13日下午15:00,题为“人工智能赋能大学物理实验教学”的专题讲座在A9综合科技楼S105一号会议室成功举行。本次讲座特邀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心副主任王中平担任主讲嘉宾。通识教育与外国语学院副院长(主持工作)罗从文、数学教研室与物理教研室全体骨干教师共同参加了此次活动。


image.png

(图为主讲人王中平副主任)


讲座聚焦人工智能技术在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与创新,内容系统性地分为三大板块:AI辅助教学、AI融入物理实验教学以及AI赋能物理实验教学。

王中平首先从宏观背景切入,深入剖析了当前物理实验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阐释了人工智能(AI)的核心概念与发展,并重申了大学物理实验课程的教学目标与国家最新的教学基本要求。在此基础上,重点分享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心的先进实践经验:通过“课程分级+模块化教学”构建了独具特色的“实验超市”体系,广泛利用虚拟仿真实验技术,并在预习环节引入AI数字人助教,进行引导式、分知识点的精细化讲解与评判。这一模式能够动态追踪学生的学习过程,并可视化地“点亮”其掌握的知识图谱与能力图谱。

在案例分享环节,王中平以“迈克尔逊干涉仪实验”的数字化改造为例,生动展示了如何通过数据可视化、实时监控和定时视角采集等技术,提升传统实验的教学效果与数据分析能力。


image.png

(图为实验拓展项目)


随后,王中平详细介绍了AI辅助下的知识图谱建设成果,包括课程体系数字化、知识点卡片设计、学习资源结构化、课程知识地图绘制、问题与能力图谱构建等,并展示了AI如何具体融入教学空间与课堂教学(如PPT插件)以及新增的实践教学板块。这些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已成功运行的经验,为我校物理实验教学改革提供了极具价值的参考范本。

在“AI赋能实验物理教学”部分,王中平通过“落球法测量变温粘滞系数实验”、“设计金属与冰的摩擦系数测量实验”以及引入视频追踪技术的“单摆实验”等创新案例,具象化地呈现了AI技术在解放教师生产力、提升实验精度、对接科学前沿以及培养创新型人才方面所发挥的关键作用。他强调,AI赋能的目标最终是落到让学生学习知识、培养能力、掌握方法,从而具备发现并解决科学与工程实际问题的素养。


image.png

(讲座交流现场)


讲座尾声,通识教育与外国语学院罗从文对王中平的精彩分享作了总结,并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表示,此次讲座内容前沿、案例详实,具有极强的启发性和指导意义。在交流环节,物理教研室孙金芳和张侃老师以及数学教研室叶闻老师等与王中平进行了深入的沟通与探讨。

本次讲座的成功举办,有效促进了我校教师对人工智能前沿技术的深入理解,为物理教研室、数学教研室以及物理实验中心后续的课程建设、教学模式创新与教学质量提升提供了宝贵的思路与坚实的助力,标志着我校在探索智能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