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9月14日晚6点,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于A2教学楼S402机房正式开始。赛前半小时,我校副校长孙辉、通识学院院长刘德胜给即将参加竞赛的同学送来了振奋人心的鼓励和暖人心怀的关爱。竞赛在孙校长给予学生“坚定信心,辛勤付出,以终为始”的激情讲话中正式开启。 图为 孙校长激情讲话本次比赛我校共有16支参赛队伍,历时74小时。为了本次正式比赛,所有参赛队员都经过了赛前多轮训练,数学建模基本知识技能都得到了提升。他们为自己制定了三天三夜的数学建模计划:15日晚,选题、审题、定题;16日,开始建模计算写作;17日,验证更正模型。18日,阅读,修正论文。 图为 学生选题现场比赛中所有参赛队员都尽心尽力,毫不懈怠,废寝忘食,更是挑灯夜战。在短短几天的比赛里,队员们一起面对困难,坚持到底,彼此之间有激烈的讨论和思想火花的碰撞以及相互的鼓励和信任。他们一遍一遍的修改自己的建模论文,最终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 图为 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现场18日晚8点,数学建模竞赛在多方支持和成员共同努力下,伴随着一片殷


安徽省第十五届运动会高校部手球比赛于8月28日至9月4日在滁州职业技术学院体育馆举行,共有来自全省24所高校34支代表队的523名领队、教练员、运动员参赛,我校女子手球队首次参赛便闯入四强,最终获得第四名的好成绩。本次比赛由安徽省人民政府主办,安徽省教育厅、安徽省体育局、滁州市人民政府承办,代表了我省高校手球项目的参赛最高水平。小组赛我校女手同安徽农业大学、安徽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安徽财经大学共同分在B小组,我校女手不畏艰难,敢打敢拼,突出重围,先后力克安大、合工大、安财大,以三胜一负的战绩成功闯入四强,创造了我校在省运会高校部比赛中集体(团队)项目的最好成绩。比赛现场比赛成绩的获得离不开学校领导对体育工作的高度重视以及各部门、各学院的大力支持,同时凝聚了教练员和队员们的心血和汗水。正是他们日以继夜的刻苦训练,以及在赛场上奋勇争先,勇于拼搏的精神,才创造出一项项新成绩、新突破,充分展现了“信工人”良好的精神风貌和不懈追求。 赛后留影


今年A8N216数学建模工作室与往年一样自八月下旬开展各色活动,提前返校参加数学建模竞赛的学生们和数学教研室的竞赛指导教师们一如既往地在这开展数学建模暑期集训——指导教师有针对性的专题讲座和赛题评讲、学生感兴趣的赛题模拟和赛题汇报。大家齐心协力向着同一个目标前行。 科大复试数学教研室有着这样的一个富有激情的团队,在完成学校规定的基本工作量的同时,在数学建模竞赛(A类赛事)和数学竞赛(B类赛事)这两项赛事上挥洒着汗水。自2014年以来,以数学建模工作室为平台,指导学生参加各类数学建模竞赛,其中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获国家二等奖10项,安徽省一等奖29项,二等奖36项,三等奖35项;在MathorCup杯数学建模挑战赛中获国家二等奖1项;在数维杯国际大学生数学竞赛中获国际一等奖1项;自2018年以来,指导学生在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中获安徽省一等奖12项,二等奖23项,三等奖30项,成果显著。 吴校长贺信在学科竞赛的指导过程中,教师们摸索出了一套科学的培养策略:一、建立科学的数学建模(


8月20日,大学生数学建模赛前集训正式开始。为进一步保障竞赛安全、平稳、顺利的实施,以及竞赛更好更优的完成,于20日晚7点,在数学建模实验室,宋来忠教授、叶闻老师以及吕升日老师等建模教练,对提前返校学生队伍进行了有效沟通和赛前指导。此次集训之前,所有队伍均已成功参加校内选拔赛和夏季小学期建模培训,学生基本掌握了参赛所需的知识与技能。为进一步提高学生建模能力,趁热打铁,本次集训共进行三轮,期间开展三场课程培训。第一轮训练已于今日正式开始,宋来忠教授就集训期间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给予了学生心理上的指导和鼓励。同时告诫学生在论文写作过程中要保护以及保存好团队的阶段性成果,避免出现电脑以及建模工具发生意外等情况。关于建模集训的评讲题目,宋来忠教授鼓励大家勇于创新,发挥奇思妙想,不要局限于一种方法,不能照抄照搬参考文献,团队之间要团结协作,分工明确,发挥最大潜能。(学生集训现场)、(宋来忠教授对学生进行集训指导和鼓励)其次,建模教练叶闻老师和吕升日老师也分别对学生进行了赛前建议及鼓励,吕升日老师就


2022年安徽省第十五届运动会高校部田径比赛于8月18日至22日在滁州职业技术学院进行。本次比赛由安徽省人民政府主办,安徽省教育厅、安徽省体育局、滁州市人民政府承办,共有来自全省79所高校1349名运动员参赛。本届比赛由通识教育与外国语学院执行院长刘德胜担任领队,体育研室李佳莉、张军骑、徐永刚为教练员带队参赛,经过5天多个项目的激烈角逐,我校运动员王升获男子甲组800米第十四名、1500米第十一名,两项成绩都打破我校该项目的校记录,同时我校获得本次比赛“体育道德风尚奖”称号。优异成绩的获得,离不开学校领导的支持和指导,更离不开队员们长时间的刻苦训练,此次比赛中充分的展现了我校师生凝心聚力的精神风貌、昂扬进取的拼搏劲头和砥砺前行的奋斗姿态,实现了运动成绩和精神文明双丰收。刘德胜为参赛运动员加油打气师生赛前合影参赛运动员


继2022年5月数学建模竞赛校内选拔赛的顺利完成,为进一步锻炼学生解决建模问题的实践能力,以及培养学生精诚协作的团队精神,2022年6月21日,通识学院数学教研室顺利开展了数学建模竞赛夏季小学期集训首场活动。此次活动在A1N206教室进行,主要针对已经通过数学建模校内选拔赛的学生进行,其中有10个优秀的队伍进入了论文评讲环节。本次建模培训分为三个阶段,此次论文评讲为首次阶段,主要指导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正确寻找建立数学模型的方法,并且强调了论文写作以及组员分工和前期磨合的重要性。 图为 学生论文评讲现场 图为 宋来忠教授指导在学生论文评讲过程中,宋来忠教授从细节入手,具有针对性的手把手指导,使学生从根本上认识到论文中需要解决的问题,主要总结为以下几点:1、论文参考资料应与时俱进,并且要实事求是,不得抄袭宋来忠教授强调要想写出好文章,一定要有创新,好的参考文献能够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因此参考文献不宜太普通,要不然论文写出来可能会很平庸。同时教导学生一定要诚实做人,参考的资料一定要实


为提高我校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提升学生建立数学模型和运用计算机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团队协作能力及发散思维能力,推动我校数学教学体系、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促进学科交叉,我校于2022年5月19日18:00-2022年5月22日20:00在线上成功举办了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校内选拔赛,本次比赛共吸引了来自全校的45支参赛队伍报名,最终有31支参赛队伍在规定时间内提交了论文。2022年5月25日下午,在A1N506学院会议室,经过数学建模教练组老师的集体讨论,评选出18支队伍取得答辩资格,角逐本次选拔赛的一、二等奖。2022年6月1日下午14时,答辩活动在A1N404和A1N406两个教室如期进行,其中A1N404教室用于答辩本次校内选拔赛B题,A1N406教室用于答辩本次校内选拔赛A题。经过紧张而又激烈的答辩环节,共评选出校级一等奖5组,二等奖10组,三等奖16组。 学生比赛现场 建模教练组评选答辩队伍现场 教室答辩现场一直以来,我校都十分注重全国大学


5月18日下午,我校在新芜校区举行2022年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校内选拔赛,此次竞赛有近600名在校学生参赛,竞赛共设置10个考场。本次竞赛由教务处主办,学生处与通识教育与外国语学院协办,通识教育与外国语学院数学教研室负责组织和实施,全体数学教师全程参与竞赛辅导、答疑、监考以及试卷批阅和成绩复核等各项工作。考试期间,通识教育与外国语学院院长刘树德、教务处副处长孙怡川以及学院教科研秘书黄飞对各个考场进行了巡视。 (竞赛学生在答题中) (巡考在巡视中)竞赛结束后,数学教研室教师进行了集体阅卷。老师们阅卷细致、认真投入,顺利完成全部阅卷工作。 (教师在阅卷中)


5月15日上午 9:00-11:00,我校顺利举行2022年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NECCS)初赛,共有1311名在校大学生报名参加了本轮赛事,考试共设22个考场。本次初赛由通识教育与外国语学院公共英语教研室负责组织和实施,全体英语教师积极参与,做好了竞赛辅导、组织监考、考务安排、巡考巡视、试卷批阅和成绩复核等各项工作。考试期间,竞赛组织工作井然有序、有条不紊。学校教育质量与评估办公室副主任程玉林,通识教育与外国语学院院长助理陈巧巧、教学秘书黄飞对考场进行了巡视。参赛学生正在认真答题教育质量与评估办公室副主任程玉林在巡视通识教育与外国语学院院长助理陈巧巧、教学秘书黄飞在巡视初赛考试结束后,英语教研室全体英语教师不顾疲劳、连续作战,进行了集体阅卷。老师们阅卷细致、认真投入,经过五个多小时的艰辛努力,顺利完成全部阅卷工作。全体英语教师正在认真阅卷5月18日下午,公共英语教研室组织部分教师对学生成绩又进行了认真仔细复核,确保阅卷结果公平公正,并完成了向安徽省组委会上报成绩等各项工作。英语教师正在


2021年11月13日9:00,由安徽省数学会主办的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安徽赛区(预赛)正式开始。此次竞赛共计150分钟。受新冠疫情防控影响,安徽赛区原三个集中考点全部临时取消,竞赛考场设置在各参赛学校。为了使竞赛得以顺利完成,学校从考场布置、监考落实、试卷接送等各项工作认真筹备,教务处等相关部门也给予大力支持,为竞赛的成功举办提供了有力保障。 图为 刘树德院长巡查考场 经过上半年的校内初赛、复赛及暑期培训,共选拔32名同学代表我校参加第十三届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安徽赛区(预赛),这也是我校学子首次在本校参加该项赛事。图为 竞赛现场 近年来,我校十分重视并积极推广该项赛事,以此来促进学校数学课程的改革和建设,增加大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发现和选拔数学创新人才,为我校学子提供一个展示基础知识和思维能力的舞台。在学校和学院各方努力之下,我校学生参加该项竞赛活动的热情越来越高。同学们积极踊跃报名,校内初赛每年近千名同学参与,覆盖面越来越广,影响越来越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