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办公室:0553-8795000/3913500 招生咨询:0553-3913567 人才招聘:0553-8795011

学生工作
学生活动 首页 > 学生工作 > 学生活动
  • 7月1日上午,阳光正好,安徽信息工程学院的11位学生带着满腔热情,走进新都社区,开展了一场以“践行绿色理念,共筑美好家园”为主题的三下乡环保实践活动。此次实践旨在深入社区,身体力行推动绿色生活,提高居民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探索新都社区居民委员会环保的新路径。当日,实践团队抵达社区后,首先受到了社区居民委员会的热烈欢迎。在委员会工作人员的引导下,团队成员们深入了解了社区的基本情况,倾听居民对于环保的迫切需求和宝贵建议。这些来自基层的声音,为后续的环保工作提供了重要的方向和依据。(图为了解社区情况进行的民访活动时所拍)随后,环保宣传活动如火如荼地展开。志愿者们身着统一的红色马甲,活跃在社区的各个角落。他们与社区老人亲切交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及具体方法。结合生动的实际案例,志愿者们倡导居民们从日常生活做起,践行绿色生活理念。为了增强居民的参与感,实践团队还精心绘制了环保打卡地图,引导居民按照地图上的指示参与环保行动,让绿色生活变得更加有趣且易于坚持。(图为实践团成员们共同绘
    通识教育与外国语学院 2025-07-18
  • 为深入学习贯彻乡村振兴战略,引导青年学生在实践中服务基层、增长才干,6月29日,英语2403班红珊瑚新农实践团前往芜湖红珊瑚生态果园,开展了一场以“助农劳作+品牌宣传”为核心的三下乡实践活动。(图为团队成员在红珊瑚生态果园前合影)抵达果园后,实践团成员们在农户的指导下迅速投入劳作。大家分工协作,有的弯腰拔除田间杂草,确保果树养分不被争夺;有的专注进行枝条掐头,助力果树合理分配生长能量。尽管夏日炎炎,汗水浸湿了衣衫,但成员们热情高涨,通过亲身体验农事劳动,不仅切实减轻了农户的劳作负担,更深刻体会到“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农耕智慧,对生态农业的种植理念与实践流程有了更直观的认识。(图为团队成员理解劳作内容的画面)劳作之余,实践团还围绕果园的生态种植模式、特色农产品等内容进行了深入调研。成员们通过与农户交流,详细了解了果园在绿色种植、有机培育等方面的探索与成果,并利用携带的拍摄设备,精心策划并拍摄了一系列宣传视频。视频中,既有果园生机勃勃的生态环境展示,也有农户辛勤劳作的真实记录,更有对特色农
    通识教育与外国语学院 2025-07-16
  • 7月1日下午,通识教育与外国语学院的13位学生满怀热忱,奔赴鸠兹湾艺创共富乡村,开展了一场主题为“艺韵流淌鸠兹湾,共富花开创美村”的社会实践活动。此次实践旨在深入了解乡村振兴战略在基层的生动实践,探索鸠兹湾“艺创共富”模式背后的成功密码。当日,学生们抵达鸠兹湾后,便受到当地工作人员的热情接待。随后,工作人员驾驶观光车,带领学生们开启参观之旅。观光车缓缓前行,沿途风光如画。在观光途中,广袤的田野映入眼帘,大片水稻在微风中摇曳生姿。这些水稻是鸠兹湾发展生态农业的重要成果,当地通过科学种植和管理,不仅实现了粮食的丰收,还打造出优美的田园景观,吸引众多游客前来观赏。同学们还了解到,鸠兹湾曾举办过中国农民丰收节。丰收节期间,这里热闹非凡,农民们怀着喜悦的心情展示着丰收的成果,各类民俗表演、农事体验活动精彩纷呈,充分展现了乡村的活力与魅力。实践团队还参观了乡村供销社,在乡村供销社内,琳琅满目的农产品摆满货架。这些农产品大多来自当地农户,通过供销社的统一销售,解决了农产品销售难题,同时也让游客能够方便
    通识教育与外国语学院 2025-07-14
  • 2025年6月30日,通识教育与外国语学院英语 2303 班 “不啻微茫,造炬成阳” 实践团怀揣着服务基层的热忱,来到湾沚区永丰社区,开展了一系列内容丰富、意义深远的三下乡基层服务实践活动,用实际行动诠释青年担当,将青春力量注入社区发展。(图为活动开始前合影)社区的安全稳定是居民生活的基石,交通秩序更是其中关键一环。实践团成员们深知这一点,积极投身到落实安全区的交通整治工作中。在社区人员的宣讲下,实践团成员们懂得交通安全宣传行动不仅让实践团成员深刻体会到维护公共秩序的重要性,也增强了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服务意识。夏季是溺水事故高发期,实践团志愿者为社区青少年开展防溺水主题宣讲。志愿者通过真实案例讲解、现场演示急救方法,让社区居民掌握了实用的防溺水知识。实践团成员们还和居民们一起制作防溺水宣传画,在画笔与色彩的互动中,将安全意识深深植入居民们心中。这种守护生命的责任担当,正是青年应有的模样。(图为实践团成员开展防溺水宣讲活动)七月是党的生日,为了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实践团在社区开
    通识教育与外国语学院 2025-07-12
  • 为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探索制香工艺魅力,近日,通识教育与外国语学院英语2301班“青香薪传”实践队走进宣城敬亭山研学基地,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沉浸式体验并宣传制香非遗文化。当日,实践队抵达敬亭山研学基地,队员们认真研读制香体验活动介绍。望着展板上展示的古老制香场景,大家仿佛能透过历史烟尘,触摸到先辈们对香料配伍的智慧探索,怀揣着对传统技艺的敬畏,为后续实践做足准备。(图为实践队参观实践基地)活动中,在基地老师指导下,实践队开启制香探索。成员们围站工作台,面对多样香粉、工具,先仔细记录制香所需香粉种类、配比等关键信息。笔锋在纸张游走,大家严谨梳理制香流程,深知每一味香粉的选择、每一个比例的确定,都是千百年传承下来的文化密码,容不得半点马虎。(图为团队成员记录所需原料克数)随后进入锤香环节,大家手持工具,反复捶打香材,手臂酸麻却不敢懈怠,感受传统工艺的精细与考究。在一捣一锤间,香材的香气缓缓渗出,那是时光沉淀的味道,队员们体悟到非遗制香背后,是匠人对品质的坚守、对文化的执着,这不仅是
    通识教育与外国语学院 2025-07-11
  • 夏日炎炎,挡不住青春的脚步;古巷深深,藏不住文化的魅力。近日,通识教育与外国语学院英语2303班“青春文旅”暑期三下乡实践队走进安徽芜湖西河古镇,以镜头为笔、以创意为墨,开展了为期一周的文旅宣传视频拍摄活动,用青年视角挖掘古镇故事,助力乡村文化旅游发展。(图为团队成员在西河古镇前合影)西河古镇始建于明万历年间,依水而建的古街、青石板铺就的巷道、保存完好的明清建筑,处处透着江南水乡的温婉与厚重。但受限于宣传力度,这座“养在深闺”的古镇鲜为外人所知。实践队队员们在前期调研中发现这一情况后,决定发挥专业所长,通过短视频这一流行载体,让更多人认识西河、走进西河。活动期间,队员们兵分多路,深入古镇的街头巷尾:有人扛着相机,记录清晨薄雾中古镇的苏醒,捕捉夕阳下古桥的剪影;有人手持麦克风,采访世代居住在这里的老人,听他们讲述古镇的历史变迁和民间传说;还有人化身“体验官”,品尝西河米饺、臭干子等特色小吃,感受手工竹编、传统木雕等非遗技艺的独特魅力。从晨光熹微到华灯初上,队员们用脚步丈量古镇的每一寸土地,
    通识教育与外国语学院 2025-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