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办公室:0553-8795000/3913500 招生咨询:0553-3913567 人才招聘:0553-8795011

学生工作
学生活动 首页 > 学生工作 > 学生活动
  • 为弘扬传统文化,传承工匠精神,“芜韵铁魂”实践团于2025年7月8日-7月11日,在马克思主义学院鲍翠翠老师的带领下,来到芜湖市赭山铁画博物馆开展了一场以推广和传承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芜湖铁画为主题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通过精心制作的宣传视频,致力于让更多人了解并欣赏到这一独特的传统艺术形式,进而增强公众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图为团队成员活动前集体合影)芜湖铁画作为一种具有悠久历史的地方特色工艺,其独特的创作手法和鲜明的地域风格吸引了众多目光。然而,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这种古老的艺术面临着后继无人的风险。正是基于这样的背景,“芜韵铁魂”实践团应运而生,他们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为保护和发扬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贡献一份力量。(图为参观铁画博物馆)活动期间,实践团成员们和马克思主义学院的鲍翠翠老师一起,参观了铁画博物馆,来到工作室学习了铁画的制作,并记录下了制作过程。从选材、设计图案到锻造成型,每一步都蕴含着匠人的心血与智慧。这些珍贵的画面被收录进视频中,配以生动解说,使得观众即
    通识教育与外国语学院 2025-08-15
  • 2025年7月10日至24日,通识教育与外国语学院英语2301班“寻梅”青年文化实践团队奔赴安徽省安庆市,开展为期14天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团队以“探寻黄梅戏的历史脉络与当代生命力”为主题,通过文献研究、实地走访、非遗体验、社区互动等形式,深入挖掘黄梅戏的文化根脉,探索传统戏曲在新时代的传承与创新路径,以实际行动助力非遗文化焕发青春活力。  一、溯本求源:从历史档案中触摸黄梅戏的根脉  活动前期,团队通过线上线下双渠道收集黄梅戏历史资料,梳理其从湖北黄梅民间小调发展为国家级非遗剧种的历程。团队成员们查阅了《黄梅戏志》、安庆地方戏曲档案,发现黄梅戏的‘草根性’是其生命力所在。同时还制作了黄梅戏发展时间轴,标注《天仙配》《女驸马》等经典剧目的诞生节点,分析其吸收徽剧、青阳腔等艺术形式后的创新特色。面对当代黄梅戏观众老龄化、演出市场萎缩等问题,团队在指导老师樊晨的带领下,设计了一份涵盖200人的问卷调查。“数据显示,90%的年轻人通过短视频接触过黄梅戏片段,但仅10%完整观看过一场演
    通识教育与外国语学院 2025-08-05
  • 为响应乡村振兴战略,助力乡村文化建设,“书香润乡土”实践团近日在湾沚图书馆开展暑期实践活动,通过系列阅读推广活动为乡村注入文化活力,让优质阅读资源触达更多乡村居民,尤其为青少年搭建亲近书籍、开阔视野的平台,以文化力量赋能乡村发展。 (图为团队成员活动前集体合影)为保障活动顺利开展,实践团提前完成人员分工,明确活动策划、物资采购、宣传推广等职责,并与湾沚图书馆协作完成场地布置。在活动开展之前,实践团成员精心挑选阅读分享会的篇目,准备了科普、经典文学等多个方面的分享。 (图为团队成员布置活动现场)活动期间并非一帆风顺。初期与湾沚图书馆对接时,双方对于活动流程存在分歧以及活动首日参与人数不足预期等。但团队成员团结合作,不言放弃,及时修改策划以及加大宣传力度,解决了一系列问题。(图为团队成员一起做阅读分享)此次“书香润乡土”实践活动意义深远。它不仅为乡村居民带来优质阅读资源,丰富了文化生活,更有效提升了乡村阅读氛围,以阅读为切入点为乡村文化振兴注入动力。同时,实践团成员在活动中锤炼了组织、沟通能
    通识教育与外国语学院 2025-08-04
  • 盛夏七月,骄阳似火,却挡不住青春的脚步与奉献的热忱。近日,华夏史学社暑期“三下乡”实践团队10余名大学生走进康怡养老院,开展了“殷殷寸草心,人间重晚晴” 关爱老人活动,用实际行动为老人们送去关怀与欢乐,在实践中践行社会责任,传承敬老美德。(图为团队成员与老人促谈心声)康怡养服务中心养老院作为当地设施完善、服务贴心的养老机构,目前居住着 80 余位老人。由于部分老人子女常年在外工作,缺乏日常陪伴,大学生们的到来让养老院瞬间充满了青春活力。实践队抵达后,首先与养老院院长及工作人员进行了深入交流,详细了解了老人们的生活习惯、身体状况及精神需求,随后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个性化的服务方案,涵盖生活照料、文化娱乐、人文关怀等多个方面。活动当日,团队成员分工明确,有的主动为行动不便的老人打扫房间、整理衣物,将窗户擦拭得一尘不染;有的给老人唱歌、讲相声为老人排忧解闷;有的与老人执棋对弈,陪他们唠家常,倾听他们讲述过去的故事。(图为团队成员与老人温馨互动) 此次康怡养老院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是“三下乡”活动的重
    通识教育与外国语学院 2025-08-01
  • 为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号召,推动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安徽信息工程学院通识教育与外国语学院联合组建的“英华译语,陶韵传声—语润陶辛双语实践团”,于2025年6月24日至7月6日赴芜湖陶辛镇陶辛水韵景区开展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通过双语宣传片制作、宣传海报设计、宣传手册编写及照片拍摄等形式,团队为景区量身打造多维度宣传资料,有效提升其国际知名度与影响力。此次活动不仅展现了青年学子的专业素养与社会担当,也为乡村振兴注入了青春活力。 (图为团队成员在陶辛水韵景区前合影)活动筹备阶段,实践团围绕陶辛水韵景区展开全面调研。在梳理景区核心资源的基础上,实践团还对同类景区的成功案例进行了深入分析。他们研究这些景区在宣传推广、旅游产品开发、游客服务等方面的先进经验,结合陶辛水韵景区的实际情况,提炼出了“水乡风情 + 文化传承”的双语传播策略。这一策略既突出了景区的水乡特色,又强调了文化传承的重要性,旨在通过双语宣传,吸引更多国内外游客的关注。为确保宣传方向契合景区需求,团队多次与管理方沟通,明确以“四季景观”
    通识教育与外国语学院 2025-07-24
  •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导青年学生在实践中感悟历史文化底蕴、传承红色革命精神,通识教育与外国语学院英语2302班“心栖”“三下乡” 实践团队于2025年7月14日走进宿州市,先后参观宿州市博物馆与雪峰公园,在历史与现实的交融中汲取奋进力量。(图为团队成员参观宿州市博物馆)活动伊始,同学们来到了宿州博物馆,并在讲解员带领下开启 “穿越时空的对话”。从新石器时代陶器、商周青铜礼器,到秦汉铁器、唐宋瓷器,一件件文物陈列,诉说宿州 “扼汴控淮” 千年变迁。在 “古邑风华” 展区,同学们们驻足隋唐大运河宿州段模拟场景,借动态投影感受 “舟车汇聚、商贾云集” 繁华;“近代风云” 板块里,抗日战争时期步枪、支前独轮车等实物,让大家体会到宿州人民民族危亡时的英勇抗争。在参观过程中,同学们提笔记录、低声讨论,在与历史对话里,对 “文化自信” 有了更具体理解。(图为团队成员参观雪峰公园)午后,实践队一行来到雪峰公园中的彭雪峰纪念馆,通过详实史料、珍贵照片和复原战斗场景,了解彭雪
    通识教育与外国语学院 2025-07-21